在《现象学采撷——关于海德格尔哲学中真理、死亡和诗歌的解读》的第一章,笔者试图跟随这位来自德国的大师,沿着他留下的足迹,去追思“真理”这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在哲学生活中被追问了几千年的话题。以哲学的方式追问死亡问题也是在西方近现代哲学话语的生存论转向过程中,死亡问题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诸多现象学家都对死亡问题给予了
作为20世纪后半期重要的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以其创造的解构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包括性别、法律、文学、政治在内的诸多学科领域,他的思想在掀起巨大波澜和争议的同时,也成了后现代思潮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而与此同时,由其创造的解构一词,也出现在诸多电影、音乐和艺术作品之中,成为一种流行风尚。自存在主义之后,鲜有
对资本主义的考察和分析,一直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学科的重要内容。本书以欧美左翼学者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在对早期批判思潮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欧美左翼学者围绕全球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逆全球化三个主
本书为北师大京师哲学丛书之一。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版。分析哲学和诠释学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哲学主题,反映了不同的哲学情绪,长期以来这两种哲学处于相互对峙的状态,并在互相对抗中发展出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不同风格。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两个哲学流派从僵持走向了沟通和对话,分析哲学也接受了分析哲学的方法,二者交叉和融合的趋
该书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进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路把握人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脉络,分别选取了不同历史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论著作为研究蓝本,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并进行细致分析;在流派众多,思想杂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主线,进而总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
本书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写给大众的二十一堂生命教育课。全书从中山医院二十余位医生的亲身经历出发,描写了在面临人生重大考验时,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疾病和变故、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与心情、如何始终抱有对生命的热情与希望。全书共列出二十一个人生关键词,包括敬畏、信仰、坚持、理性、爱心等,从多个维度解读生命的价值和意
自古以来,就有关于濒死体验的报道。但对于濒死体验,医学界普遍选择了忽视,认为这是人类大脑的诡计或体验者的幻觉,因为人们大都倾向于将死亡视为意识的终结、生存的终结。对许多人来说,濒死体验是令人恐惧的,它会引发体验者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五十年前,精神科医生布鲁斯·格雷森博士通过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位患者出现了
教育的根基在于人的个体生命的在场,而人是拥有复杂而丰富生命特性的个体。因此,个体生命的基本特性是教育开展与实施的人性基础,教育应当立足于个体生命的基本特性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感知个体生命特性的可贵与可爱,参透个体生命特性的多样与多元,引领个体生命特性的保存与发展,促进个体生命特性的丰盈与完善。本书选取个体生命的敬畏性与
所有成人都曾是婴儿,没错:可是,所有婴儿,都由成人孕育生养。玉米的确发自种子:可是种子来自玉米。……所有文明都由不起眼的开端生长而来;可是,当你查看究竟,你通常会发现,这些不起眼的开端本身是从其他某些成熟文明上掉下来的(恰如橡树落下橡子)。老日耳曼蛮族之武器甚至厨艺,可以说,都是罗马文明这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