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窟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拥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内涵,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类型之一。我国已公布的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类共288处,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遗址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遭受着雨、雪、地下水、日照、风、易溶盐等因素的影响,发育了大量病害,
本书为2017~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二)——后屯墓地战国墓葬考古发掘报告,是后屯墓地考古发掘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500平方米,发掘了战国时期墓葬231座,为了解和研究通州地区考古学文化内涵,特别是探究汉代路县故城形成之前的区域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本书介绍了通化市自安山城2004年、2007~2009年、2013年三个发掘阶段所获得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对自安山城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比对、研究,提出对山城的年代、地位、性质、功能等方面的新认识,并运用植物考古、金相学等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获得的植物遗存和铁器进行分析检测,开展多学科研究。研究表明自安山城的始建年代应不晚
《湖北文博》于2023年9月正式创刊,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主管,湖北省博物馆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协办,每年定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湖北文博》重点聚焦湖北历史文化研究、长江文物保护利用研究、博物馆学研究及博物馆管理研究。本书为第一辑,收录20篇研究论文、2篇书评和2篇综述。研究论文涉及夏商文化研究
用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互鉴,揭秘古老文明与璀璨历史。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虽各不相同,但也总有惊人的相似;那些神秘的古老文明也是如此。假如三星堆金面具和图坦卡蒙金面具突然睁开眼睛,并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会发生什么?"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向何处而去”"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又如何影响着这个世界”。由CGTN联合埃及国家电视
本书的编撰,是在杭州孔庙碑林多年孔庙、碑石保护利用和开展第二课堂文创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杭州孔庙碑林管理部门系统梳理了所藏的碑石资源和孔庙资源,以保护为前提,不断开拓新的利用模式。为更好地贯彻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向广大中小学生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
金石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苑中的一枝奇葩,堪称国粹。早在宋代时即有赵明诚《金石录》传世,后代亦多有著述。当然,宋代亦是中国金石文化研究与实务的高峰。本书是研究宋代金石文化的重要著作,作者从中国青铜时代的考古与美术入手,从早期到晚近充分解析了历代相关文献与出土品,后来注意到复古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同时,开始研究汉代
吐鲁番,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历经沧桑变化。火洲沃土,遍地古迹,是极为丰富的露天考古博物馆。有新中国新疆考古拓荒人之称的王炳华教授,以深厚的历史学养与考古经验,将古代遗址、出土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道来,勾勒出吐鲁番大地上曾展开过的生活图景、历史风云与文化精神。
石寨山文化是云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重要代表,本书以石寨山文化墓地为研究对象,对该文化墓地所反映的文化属性及社会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以随葬器物的演变序列及分期特征为基础,通过辨析墓葬的下葬顺序而考察石寨山文化诸墓地的形成过程和布局变化;通过量化统计而比较诸墓地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上的差异并探讨其
本书是作者关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研究的新论述。作者认为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进入国家阶段所拥有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文化实体,距今8000多年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阶段,约距今6000年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二阶段,约距今5100年中华文明正式形成并进入“古国文明”阶段,距今4000年左右进入夏代和“王国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