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图文并茂,以133幅图表为主体,分门别类地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透析,直观、形象、高度地概括了发展中的中医心理学。全书共15图卷,分为四大部分:部分为学科概论、研究方法与中医心理学史;第二部分为中医心理学基础内容,包括理论基础、七情学说、阴阳心身发展学说、阴阳人格学说、阴阳睡眠学说、心理病机与四诊心法;第三部分为中医
中医气化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特点。其内容集中见述于《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一篇,约占《素问》篇幅的三分之一。由于其内容博大深奥,文字简约,并涉及多学科知识,历来被认为是《内经》中*艰深的部分。该书对运气七篇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地研究与论述。总论部分对运气七篇的指导思想、自然观、生理病理观、病因病机论、诊治法则、方药理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伤寒总病论》为宋代医家庞安时所著,共6卷。庞安时为伤寒学派的代表人物,对《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发挥甚多。全书重点针对病因、发病两方面进行阐发,力倡寒毒、异气说,提出伤寒、温病分治法,其中,对温热病的论述非常有特色,指出由异气所致的温热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文理通顺,内容简明,用
《伤寒论讲义》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专著,它以六经辨证为其特色;以外感热病为基本内容,同时亦可指导对多种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伤寒论讲义》理论及临床价值甚高,古今中外之研习者,代有贤人,且互有发明创造。因而今日以之作为中医教材,是突出中医特色,发扬中医学术之必需。
《素问病机气宜保病集/中医经典文库》,3卷。金·刘完素撰于1186年。卷上为医理总论,分原道、原脉、摄生、阴阳、察色、伤寒、病机、气宜、本草等共九篇。卷中和卷下为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原、证候和治疗,具体病证有:中风、疠风、破伤风、解利伤寒、热、内伤、诸疟、吐、霍乱、泻痢、心痛、咳嗽、虚损、消渴、肿胀、眼目、疮疡、瘰疬、痔疾
《内经知要》为明·李中梓辑注。全书2卷。上卷有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5篇;下卷有经络、治则、病能3篇。书中将《内经》重要原文节录归类,并加以注释。所选内容少而精,可概括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又分类清楚,注释简要,为研究《内经》各家所推崇。本次整理,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扫叶山房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撰,是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的经典中医著作,书中提出的辨证论治的医学理论闻名于世。《伤寒论》是把人体常见的病证所出现的症状与脉象,在经过长期的实践诊断后,总结归纳出病证、症状以及脉象之间存在的一些规律。本书主要向您介绍了伤寒病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六经病证的证候、太阳病分类说明、阳明病分类说明、太阴病分
《黄帝内经》的诞生,开创了中医学在各个领域的理论基础,即便到了今日,《黄帝内经》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上,至今仍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黄帝内经》的内容,显得太过于艰涩而难懂。因此,本书的编撰,笔者筛选了《黄帝内经》中比较具有普遍性与实用价值的章节,或者说是《黄帝内经》中的精华,同时又容易被吸收的内容整理
1.重点介绍与针灸腧穴相关的表面解剖内容,例如软组织(肌肉)的体表投影,以往解剖学著作很少关注,但与针灸腧穴定位关系密切,有时甚至是主要依据,故本书将作专门介绍;而脏器、血管、神经的体表投影一般解剖学著作均作重点介绍,但因其与针灸腧穴定位关系不密,故不作专门介绍;2.在结构设计上,遵循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再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