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清易代之际殉国士大夫的人数居历朝之冠?为何殉国者和屈身新朝的遗民内心都有挥之不去的生死情结?生死抉择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复杂动机?本书聚焦明末士大夫在明清王朝更替之际所呈现的立场和心态,特别是殉国表现与生死观念,以及时人对殉国者的评价,生动再现了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各种人生面向与复杂心理。全书以士大夫这一社会阶层为研究对
指称与存在:约翰·洛克讲座(分析哲学名著译丛)
这是一本学术导读书,是对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重要著作《声音与现象》的解读。其原著早在1990年代末就引介到国内,并在学术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弗农·西丝奈的这本导读书,将带领读者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细读这个文本,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本巨著。
1900年,胡塞尔出版巨著《逻辑研究》,标志着“现象学”的创立;1913年,出版此《纯粹现象学通论》,标志着“现象学体系”第一次系统性的完整论述。在胡塞尔生前,此书又出版过1922年版、1928年版。学界公认1922年版更权威,后来编辑的《胡塞尔全集》也是采用1922年版,今即影印该版本。本书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
本书主要内容由五章组成,分别为“丧失的勇气”“找回勇气”“衰老与疾病”“死亡”和“生存的勇气”。在书中,作者不仅论述了某些容易挫伤我们的勇气的事情及勇气受挫后我们的典型表现,而且分析了极具参考意义的思维方法,展示了鼓励、建立自信、避开赏罚教育、恰当评价、调整期待、视他人为同伴等做法的重要性,论述了如何找回“生存的勇气”
本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之一,主要是针对卢卡奇的《为<历史与阶级意识>辩护》而作,本书作者芬伯格将实践哲学作为马方马克思主义这一传统的潜在信条,他从马克思、卢卡奇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等诸多著作进行阐释,以证实他的观点。全书分以下几个部分:实践哲学;理性的维度;自然概念的形而上学批判;物化与理性;哲学的实现;主客体同一性
本书是朱永新老师关于新生命教育的系统思考,从新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价值与意义、理念建构、渗透课程、专设课程、教学原则与方法、评价方式、师资培养八个方面,对新生命教育进行了系统论述,是新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和研究者的书目。同时,对建设新生命教育实验学校、编写新生命教育教材、培养新生命教育师资、开展新生命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指
“如果今天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天,你想讲点什么?”本书是在日本NHKBS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的“最后的讲义”节目的文字版,登上讲台的是以《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等畅销书而闻名的生物学家福冈伸一教授。“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物?”这个问题他思索了几十年。“1年前的自己和现在判若两人。实际上就是已经完全被替代了……”在这本书中,
法国的启蒙理性兴起于文艺复兴运动,是一种抽象的理性,倡导抽象原则;亦是一种批判的理性,指向社会与政治。德国的启蒙理性直到18世纪才登上历史舞台,是一种超现实的抽象,强调理性与信仰的和谐;亦是一种理性的批判,追求理性王国的目标。法德启蒙理性观存在着不同的逻辑进路,二者在理论和精神气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法德启蒙理性对现代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等多元责任主体参与的过程。责任伦理为研究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内含的责任意蕴、伦理特点以及鲜明的实践特征等均体现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在伦理诉求,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彰显出中重要应用价值。本书聚焦当前大学生生命观及其教育的现状,在责任伦理的视域下,从内容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