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后真相时代,我们对于何为真实的判断暧昧晦暗。现代社会庞大的信息数据网络,除了如同迷魂阵令人难辨真假,也如同牢笼将我们封锁其中。回顾来路,20世纪的变革既漫长又短暂,一方面,科学的迅速发展建立起现代人膨胀的自信,另一方面,科学和人文的相互隔绝,使人意识到用科学来寻找主体及意义世界仿佛缘木求鱼。于是,当元宇宙作为热
我们身处于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许多极具“现实感”的虚拟世界正在向我们涌来。而前沿物理学视角下的微观现实,同样映射出令人震撼的新宇宙图景,挑战着我们对具身“现实”的认知。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既在“现实”之外又在它之中的元宇宙的本质,以及量子物理是如何从根本上晃动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这两者共同揭示出一个颠覆性的观念,即“现
随着科技热越来越成为世界的趋势,从小培养孩子的科技兴趣,探索中国古代科技背后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科技智慧,可以为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中国古代科技,除了四大发明,还有水稻、丝绸、提花机、故宫、长城、瓷器、失蜡法、马镫、风筝、火箭、天象记录……这本科普书,用故事讲知识,让你轻松
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是世界上diyi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共十八卷,附有百余幅插图,涉及30多个行业,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乃粒》(五谷)、《乃服》(纺织)、《彰施》(服装染色)、《粹精》(粮食加工)、《作咸》(制盐)、《甘嗜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对欧美科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关系的历史演变作了概述。《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用“自然哲学”、“近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概念来表示特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这本书的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最后一章作者集中讨论哲学、科学、常识三者的关系。在这本书中,作者借用了大量的
本书是一部专著性的学科基本教材。第2版虽然17年来一直还在重印发行,但一些内容已比较陈旧,有许多变化和进展急需添加进去。第3版立意在结构上有所调整,在内容上做必要增删,尽力反映这些年来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巨大变化,吸纳日新月异的学术成果。全书涉及的问题有: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科学活动与科技结构、科学技术与自然
南宋在北宋科技成就的基础上虽然又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南宋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高峰逐渐向低落转折的特殊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给南宋科技思想的发展以深刻影响。本书以典型人物为骨架,力求观照南宋科技思想中的人文情怀,并且通过对吕本中、陈旉、陈言、范成大、朱熹、秦九韶、杨辉等诸多科技人
杜威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对科学本身的理解,即科学观的人文化。杜威从科学的实在论、知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论证了人性品质和文化要素对科学实践的影响,力图将科学观人文化。杜威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还表现在杜威对科学的社会文化价值的理解,即杜威倡导利用科学对社会文化进行改造,提出了以科学改造社会文化的纲领。杜威的科学
技术哲学是哲学中一个年轻的分支,它是对技术的哲学思考,着重研究技术的本质、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价值,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如今,技术已经深入普罗大众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日常。如何处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书探讨了技术的种种定义,讨论了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关系,并着重介绍了技术哲学中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