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宗教发展源流
《中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研究》是关于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课题,属于宗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叉学科,本课题选取了已经申报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其历史源流、现实状态、濒危情况及已经采取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调研和考察,力求真实地反映目前我国宗教类非物质文
《唐长安的信仰》叙述唐长安的佛教六祖庭及基督教大秦寺、拜火教祆祠、摩尼教大云光明寺、伊斯兰教清真大寺的设立及其活动,这些沿丝绸之路而来的各种宗教,经唐政府允许,都可以在唐长安城传播,表现了一个有宽容精神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派和风度。
香花仪式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超度亡魂的宗教仪式,属于民间丧葬仪式中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形式,通常在丧家报丧之后举行。香花仪式融入了各地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从而具有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艺术特征。梅州香花仪式在其宗教、民俗、艺术以及民众参与方面,都具有典型特征。张小燕著的《梅州香花仪式及其宗教艺术象征研究》系统梳理了梅州香花
神圣与疯狂——宗教精神病学经验、理性与建构
本文利用哲学、宗教学方法对湘西民间信仰进行专题研究,梳理出湘西宗教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脉络。湘西的宗教既保存了各民族传统的巫文化特征,也吸收了儒释道等中原主流文化的养分,并在和汉民族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在融合与冲突中不断发展,成为华夏文明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元。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考证了廪君崇拜、驩兜崇拜、盘瓠崇拜、萨岁崇拜等远
本文集收录了论文20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成果。本辑分理论与对话、宗教与文化、民族专题和学苑与述评四部分,从民族理论、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影视人类学诸多角度展示了民族学人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田野调查扎实、事实论据清晰、理论观点鲜明,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宗教社会学(第五辑)》的中心论题是“宗教组织的社会学研究”,共分为以下专题:佛教与基督教组织;宗教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研究;经典钩沉;学科前沿;学科综述等。《宗教社会学(第五辑)》围绕当代基督教与儒教、宗教研究、本土宗教组织研究、基督教组织的现实与历史、宗教领袖的培养及研究,对当前宗教的组织形态及其演变等问题进行探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作者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研究者。本期包括创刊前言和名家论坛、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研究动态五个栏目,共有19篇文章,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本书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王新生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宗教与东亚近代化”的研究成果。作者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论述了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对民众、知识分子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神道教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阐述了佛教对韩国近代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