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搜集并整理敦煌写本《四分律》,在此基础上,深挖写本《四分律》的文字学价值和文献校勘价值。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上编,文献篇。共搜集到161件(号)有关《四分律》的卷子,将写本与刻本逐字比对,校正传世刻本,挖掘写本的文献校勘价值。中编,用字篇。全面调查具体用字分析文字书写习惯,探求其汉字书写规律,深挖其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从对朝鲜后期佛教修行传统的再认识入手,以三门修行体系为中心,以禅宗法脉及其人物为研究对象,以朝鲜后期至近现代为研究范围,对韩国佛教三门修行思想的发展脉络及特点进行全面考察和梳理。具体的,在搜集、整理、辨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梳理脉络进行纵向贯通,通过对宗团的演变、相关法
本书作者系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主要研究儒释道思想史和佛教道教经典、宗派研究。多年来比较深入地进行中国佛教思想史、经典诠释的历史和禅宗典籍的研究。已出版专著多部。《六祖坛经》,佛教经典,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本经系由禅宗六祖慧能所说,其弟子法海集录。经文主要记载慧能
本书分三卷,包括佛国品、方便品、弟子品、菩萨品、文殊师利问疾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佛道品、入不二法门品、香积佛品等。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本书共分八章,论述《六祖坛经》的文化创新、文学创新、哲学思辨创新,以及《六祖坛经》在禅门教育法方面的创新。本书的主旨,一方面在于揭示《六祖坛经》中创新思维运作和表现自身的方式,令读者了知《坛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的思维形式根源,另一方面期待通过对《坛经》的分析,使读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运用宗教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丰富的有关藏、汉文献和实地调查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作为重要依据,从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梳理、归纳和阐述藏传佛教的历史传承、教理思想、仪轨制度和文化艺术,力争融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为一体,使其成为一部藏传佛教教科书式的著作,
《中国佛教时间观念文献选编与导读》是对中国佛教时间观念文献的系统整理和介绍。全书分为译经篇、汉魏两晋篇、南北朝篇、隋代至唐后期篇、晚唐五代至宋篇、元明至清中叶篇、晚清民国篇等七部分。在大藏经、敦煌佛教文献、高僧大德撰述、教外涉佛文献等资料中选择与时间观念有关的论述,按年代先后进行排列。所选文献既有直接针对时间观念展开讨
本书借鉴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合本”的方法,参照宗宝本《六祖坛经》的原文,对9个英译本的译文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比对。经过比对,作者找出了总计252处较大的译文差异,将这些译文差异在每一品种顺序依次列出并进行了详细的评析以讨论各本译文的优劣得失。
本书是一部历史地理研究著作,系统地研究佛教对于古代中国知识界在本土地理及域外地理的认知方面的影响过程和地理知识建构过程,是佛教地理学研究的基础论题。本书稿以汉唐佛教对中国佛教地理格局的影响与建构过程为中心,力求考证佛教地理知识的来源、地理空间结构系统的特征,以及整合中国空间的方法,理清佛教传播地理格局的建构过程,以及对
本书基于近现代儒释道三教关系的视域,以华严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双向互动为线索,考察了现代新儒家对华严学所作的义理诠释,揭示了华严学对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作用,以及对现代新儒学的走向和趋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