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研究(第15-16辑)》是由梁永佳教授主编,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本辑作为创刊十年献礼,重磅刊载“纪念吴定良院士逝世五十周年暨浙大《人类学研究》研讨会”现场的学者讲稿和相关讨论,既生动回顾本刊发展历程,又全方位、多维度回顾和展望人类学,尤其是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汪晖教授、赵鼎新
在《七个骨架》中,科学史家莉迪亚·派恩向我们介绍了七个祖先化石,以及它们拥有如今社会声誉的原因。她从档案、博物馆和访谈中汲取灵感,为每一个著名化石建立了一部文化史--从它的发现过程,到它在博物馆中的陈列,再到它在流行文化中的传奇存在。这七件化石--来自弗洛勒斯岛的三英尺高的“霍比特人”化石、拉夏贝尔的尼安德特人化石、陶
这是关于一些人类基因的故事,以及我们如何发现这些基因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有大约25000个基因,但是这个故事里谈到的基因是一种因人而异的种类。这些基因被称为相容性基因,是一种区分我们每个人特征,让我们独一无二的基因。文中戴维斯讲述了发现相容性基因的不平凡的故事,以及围绕相容性基因数十年耐心的科学探究,突出描写科学家个
本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教材中的一本。全书共15章,系统介绍了正常人体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和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以及几种生命物质的功能及其主要代谢过程,将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本书具有医学-人文融合、基础-临床融合的特点,内容严谨、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教
这本书是关于人类起源的极有趣的记录。我们一直在思考起源的问题,尤其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一切事物、文化的起源,这些衍生出很多令人着迷的问题,例如语言、文字、货币的诞生和演变;音乐、舞蹈、艺术和一夫一妻制是从哪里、从谁开始的呢?作者在这本书中解释了人类文化是如何诞生的,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全景画面。
《奇妙图书馆:怪奇宇宙图鉴》 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 ◎现在的月亮比原来小很多。 ◎地球每年能瘦5万吨。 ◎水在太空中会先沸腾再冻结 ◎空间站的1天只有90分钟 …… 这些看似奇怪、毫无价值的发现背后,隐藏的却是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本书通过逗趣的插画和风趣的语言,介绍了83则
本书通过对人类、黑猩猩、倭黑猩猩之间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对来自六大洲、十几个学科、几十个物种和几百万年的进化史进行研究与整合,从进化视角来探讨人性问题人类既是善良的物种,也是暴力的物种,这依赖于复杂的进化和适应性的倾向。虽然世界越来越和平,个体更加友善,但人类也更擅长组织并使用有目的性的暴力。这是因为人性中的美德和暴力
在《人类为何奔跑》一书中,生物学家、自然写作者、超级马拉松跑者贝恩德·海因里希通过研究不同物种在将人类的奔跑与演化完美结合,讲述运动在博物学中创造的奇迹。奔跑时速度、耐力、呼吸、热量传递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及影响的因素,探索人类进化的新视角,尤其在身体构造、精神和原始的求胜动力研究方面做出了惊人的发现。本书既
本书记录了600万年前人类的出现,这是地球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最初的人类是谁,他们如何一步步地演化成今天的人类。直立行走、制造工具、改善饮食、使用语言,微小的改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在古人类学家在世界各地发掘出的化石中,正是这些遗存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我们得以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等祖先相见,并
本书讲述了人类是怎样进化的,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人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特别的。距今大约600万年前,从树上下来,开始用双脚行走的人类祖先与今天的类人猿几乎没有区别。是偶然的突变让人类走上了和其他大型类人猿不同的进化道路,身体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让人脑更加发达,心理适应和社会性发展促使语言体系更加复杂。接着,人类文明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