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本书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治疗原则和药物的医学巨著。本书所选底本为明嘉靖二十九年武陵顾从德影印宋刻本,为了能更好地体现《黄帝内经》的独特魅力,编者特意将部分汉字恢复成了具有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本书以明代顾从德刻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为蓝本,参考清咸丰二年(1852年)金山钱氏守山阁本和其校勘记,以及相关典籍等,进行校勘。本次重刊仍按我社1963年本,书中保留王冰注和新校正语。本书可作为中医学者及爱好者学习、研读之权威性参考文献。
《脾胃论》成书于金元时期,李东垣撰,分上、中、下三卷是学习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必读古籍。李东垣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饮食伤脾等证,并附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本书作者对《脾胃论
《内经知要》是明代大医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毕生研究《内经》之精髓。李中梓学贯古今,其基本思想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脾胃为元气之本的认识相一致,治病脾肾并重,决不墨守成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对各种疑难杂症很有研究,时人称之为神医。其著作有《药性解》《医宗必读》《伤寒括要》《本草通玄》《病机沙篆》《诊家正眼》《删补颐
整合医学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整合医学是一种不仅看“病”,更要看“病人”的方法论。其理论基础是从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出发,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并
本书遵从中医学经典教材逻辑,逐一揭开中医基本概念的神秘面纱,从入门到深化,严谨而不枯燥,“授人以渔”,引导读者学会举一反三,还大众以去伪存真的中医养生“真相”。
本书录《黄帝内经太素》经文,遵萧氏之先,折中杨注,加以札记而成书。全文保留卷首篇萧延平氏按语,对原书经文的句读分段发挥,主要以文义句意为依据,本着读原文识医理原则,以清晰可辨为务。经文下,按语为札记内容,其中有选择杨注之可取或需辨析者,有解读经文字句之义者,而个人所见或有争议处,则置于高按之下,以示区别。
本书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编者临床实践经验,分别对内科病症、外科病症、肾系疾病、脑系疾病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每种疾病分别介绍了辨病、辨证、中医治疗及疾病的康复保健。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是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的第一本书。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时不同,节气不同,多发病症不同,相应的养生原则也不同。四季变化与人体养生,存在必然联系;顺乎自然、原始健康的方法,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养生方法。本书既是作者行医20多年的精髓,也是气象学与传统中医学密切关
本书分六卷,歌括112首。全书以方名为纲,每首汤方之下,先摘引《伤寒论》原文,揭示该方主治病证,继之为组成药物、剂量及煎煮服用方法。接着用诗歌形式表达这些内容,颇具概括性,简明扼要,便于记诵和应用。最后加以按语,主要是对方义的阐析,使读者能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