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自信最深刻的注解之一。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肯定。如何继承和发扬,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题隆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继承好、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时代的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正因文化的维系,中华民族才能延续至今。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塑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塑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土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早在2014年,我国教yu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解读、编纂、出版方兴未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方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扬离不开文化经典的解读和传播。文化经典的解读和传播既要保持文化精华的原汁原味,也要结合时代、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将文化经典与当下和未来实践结合,重视文化经典的创造性解读和创新性运用。文化经典的解读要重视学习者中心,要契合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但无论面向什么学段,什么行业的读者,文化经典的解读都要致力于信、达、雅的追求,让经典的解读恰到好处,有根有据,有源有流,阐述要通达明了,通俗易懂,语句要简明优雅,文采斐然。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中,各种文化经典和经典解读的出版物层出不穷,品质自然也参差不齐。笔者在对《弟子规》的解读中尽力做到解读信,表达达,词句雅。希望本书能激起有志于热爱中华文化经典的人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笔者才疏学浅,在解读和阐发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