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北京内容简介在前期《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技术系统面临的技术风险和风险管控技术措施为主线,重点解析了预警系统产生“误报”和“漏报”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系统软件的技术措施。尤其是针对当前世界各国地震预警系统在处理双震、序列震、软件测试震例和提高地震预警系统预测烈度精度等遇到的难题,以及震后制作震烈度空间分布时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技术方案。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前言
第1章地震台网监测预警能力评估方法1
1.1地震观测台网噪声水平的评估2
1.2地震观测台网监测能力的评估10
1.3地震观测台网预警首报能力的评估19
1.4预警区最小地震预警震级的评估方法25
参考文献28
第2章数据质量监控和模型参数配置以及预警地震事件分析29
2.1站点数据质量的实时分析评估29
2.2近震震级量规函数模型的本地化34
2.3区域性烈度经验衰减模型39
2.4P波和S波的走时模型41
2.5地震预警事件及观测记录分析42
参考文献55
第3章地震预警技术风险与风险控制57
3.1地震预警误报漏报事件回顾57
3.2预警软件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60
3.3识别仪器参数配置明显错误的算法62
3.4排除干扰与地震波谱检测64
3.5远场大震的判定70
3.6地震真实与虚拟场景比对分析74
参考文献82
第4章双震预警第一报的处理技术83
4.1双震定位基础及前震对后震的影响84
4.2双震处理理论模型及模型参数估计89
4.3双震判定与独立处理第一报条件95
4.4非原地非独立处理双震第一报的方法99
4.5原地重复双震的处理105
4.6研究成果总结与数值验证108
参考文献113
第5章双震预警后续报模型与技术115
5.1测定双震后续报参数的理论模型115
5.2第一个地震波组的安全区及边界方程117
5.3第二个地震波组的安全区及边界方程122
5.4双震波组安全区边界满足二次曲线方程126
5.5双震波组安全区有关问题的讨论134
5.6双震安全区边界理论解与数值解140
参考文献151
第6章序列震处理技术构架和处理方案152
6.1序列震处理的总体技术要求152
6.2序列震总体处理思路154
6.3构建序列震并行处理局部虚拟台网156
6.4处理序列震的多尺度时间窗技术159
6.5多源激发震动观测实时图像识别技术163
6.6序列震的震源模型和分类165
6.7原地重复序列震的处理167
6.8非原地重复序列震的处理174
参考文献179
第7章多源地震模型及处理方法180
7.1多源地震的处理思路180
7.2三源地震模型和模型参数182
7.3第一个地震O1的处理方法184
7.4第二个地震O2的处理方法187
7.5第三个地震O3的处理方法190
7.6关于相关参数的讨论192
7.7三源地震处理的模拟研究195
参考文献204
第8章日本预警系统采用的粒子集成滤波法205
8.1粒子集成滤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06
8.2日本粒子模型和后续改进212
8.3多源地震复合识别方法与技术215
8.4粒子的重采样方法与步骤220
8.5示范算例223
参考文献229
第9章测试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软件性能的人造地震波场的波形模拟技术230
9.1人造地震波场模拟的目标与思路231
9.2人造地震波场的基本技术途径233
9.3点源模型激发的人造地震波场236
9.4点源模型台网地震波场的模拟实例242
9.5大震破裂激发的人造地震波场248
9.6大震破裂模型应用实例259
9.7总结267
参考文献267
第10章地震预警预测烈度与大震烈度图制作的新方法269
10.1日本预测烈度和烈度速报的主要经验270
10.2我国预测烈度和烈度速报的主要问题274
10.3烈度预测和速报总体思路和技术构架278
10.4预测烈度初始模型及实时修正模型283
10.5制作正式发布烈度空间分布图287
10.6仪器烈度空间分布图的质量评估296
10.7泸定6.8级地震应用实例298
参考文献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