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涌现出许多高道大德。他们秉承清静无为的修行理念助益世道、劝人向善,祈福消灾、济物利民。
《历代高道传》遴选了十三位具有代表性的高道人物、玄门领袖,介绍他们的生平经历与修道实践。读者可从中品读和感悟道教发展的历史进程。
2015年6月,《道教与民间宗教书系》编撰正式启动。本书系计划出版50余种图书,作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道教协会,并有清华、北大、南大等其他高校相关学者共同参与。这也将是第一套规模最大、最全面和系统介绍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图书。
当时,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就该书系的相关细节和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专访了书系顾问、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道教研究室主任的王卡教授。
以下为访谈内容。代为序。
澎湃新闻:此次计划出版的《道教与民间宗教书系》,您预计哪些书会受到广泛关注?有没有哪些选题是以前没有涉及的?
王卡:过去对道教的研究不太均衡,历史、经典类涉及得比较多,而对道教在中国社会中实际存在的状态,比如说仪式活动,就介绍得较少。而且对于道教史的某些具体时段,比如说明清、近代道教状况的研究,也比较欠缺。我们希望在这方面做些弥补。至于你问我哪些书会受到更多关注,这不太好估计。道教从历史上说,除了参与一部分中国传统的政治和礼教活动外,主要还是以祈福救灾等方术来吸引一般民众。有些方术虽然在近代被视为“封建迷信”而抛弃,但是在民众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还有民间的祭祀仪式活动,自近代以来有所衰落,失去记忆,或许更能引人关注吧!
在我看来,中国历史上“神道设教”的主体是儒家,道教则更多保留了民间信仰中“方术”文化的内容。但是这些“数术”并非完全指算命、风水、驱邪一类。“术”是个很广的概念,比如说神话故事、医药养生、节日礼俗、书画、造像、乐舞、武术、服饰、建筑艺术等,可以有些客观的介绍,让现代人更多了解道教有丰富的内容,而不止是空洞的教条。
澎湃新闻:《道教与民间宗教书系》的定位为普及类图书,但又要涉及目前道教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不是对作者的要求很高?
王卡:这套书我们将其定位为普及性质,参考了一系列的原始文献,也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一套科普和学术性并存的书。书的形式也符合现代潮流,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法,类似法国人做的“世界文明史丛书”。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某些分册可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这取决于作者凭借的是一手材料还是二手材料。如果作者只是拼凑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是不行的,只有真正基于一手材料写成的普及书才能体现学术水平。这次我们的写作队伍虽然比较年轻,但其中也不乏优秀的学者。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一直比较重视对一手材料的研究,所以我对于这套书的总体质量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姜守诚,1975年生,山东烟台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道教史、道门文献、斋醮仪式、宗教考古等领域的研究。
李小龙,1980年生,山东临沂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道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