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十六岁的哈夫特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集中营里,他被迫与其他囚犯进行生死拳击赛,以娱乐党卫军军官。比赛血腥而残酷。只有获胜,才能活下去。输了,就要面对死亡的惩罚。
凭借着自己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哈夫特从惨无人道的集中营中幸存,最终移民美国,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职业拳击手。
后记
集中营的拳击手
马丁·克劳斯的报道
由于为纳粹党卫军打拳赛, 赫茨科·哈夫特得以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下来。20 世纪40 年代末,他用哈利·哈夫特这个名字,和当时最出色的重量级拳击手比拼,其人生故事独一无二。但他在纳粹时代的可怕经历并非个例:纳粹政府的集中营中曾关押过许多拳击手,大部分都被残忍地杀害了。
生死一线
20 世纪40 年代初,纳粹集中营关押着来自欧洲各地的拳击手,他们受尽虐待,被迫打比赛供纳粹党卫军军官取乐。几乎每一个纳粹集中营里都有这种变态的运动形式。特莱西恩施塔特的足球比赛还有自己的一套规则。除此之外还有手球比赛,奥斯维辛集中营甚至设有体操单杠。
很长一段时间,集中营内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为人知。柏林的历史学家维罗妮卡·施普林曼已研究了好几年“集中营体育运动”这一课题。她指出有大量报道的历史价值还未被历史学者正确评估过。施普林曼认为,军工业需要强壮的劳力,这促使集中营开展体育竞技活动,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一些犯人能够保持身体健康。自1942 年起,很多集中营的纳粹领导者将集中营视为一种经济生产单位。
拳击在这一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特别,这项运动事关生死——是十分残暴的施虐秀。很多世界级拳击手,如蝇量级世界冠军“扬”·佩雷兹和拳击冠军莱昂·埃弗拉提被迫为纳粹士兵比赛。优秀的业余拳击手如撒拉莫·阿鲁奇和雅克·拉逊,顶级拳击手如路克利·特罗尔曼和基德·弗兰西斯,奥运会运动员海因茨·勒维和伊穆勒·曼迪,以及新手如诺亚·克里格和赫茨科·哈夫特等都被迫参赛。
几十年来,这段历史一直不为人知,仿佛这些人不曾存在。现在,记者和历史学家记录了部分拳击手的故事,但其他拳击手的故事仅剩下一些信息碎片,有时候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平都不全。弗莱堡的历史学家迪特姆·布莱金从汉堡附近的诺伊加姆集中营纪念遗址了解到:“在诺伊加姆关押过一些获得过奥运会奖牌和国际奖项的拳击手,其中有一位来自法国的黑人,可惜我们至今不知道他的姓名。”
赫茨科·哈夫特的苦难之路
人们对赫茨科·哈夫特的故事较为了解,他到美国之后化名哈利·哈夫特,也曾用过赫尔舍和赫茨卡这两个名字。2003 年,78 岁的赫茨科·哈夫特向儿子讲述了60 年前自己在德国集中营的故事。他儿子将他的故事记录下来,供世人阅读。尽管有些细节经过仔细研究后与史实有出入或者让人怀疑。但正如出版商伯纳德·M. 拜耶所言:“这并不能动摇故事的真实性和惊心动魄程度。”艾伦·斯科特·哈夫特所著的传记《哈利·哈夫特:奥斯维辛幸存者与洛基的挑战者》和莱因哈特·克莱斯特的图像小说《奥斯维辛的拳击手》展现了哈夫特的人生故事,不可思议,但十分可信。
1925 年7 月28 日,赫茨科·哈夫特出生于波兰的贝尔哈特夫,一座靠近罗兹的中等工业城市。父亲莫伊什·哈夫特是个水果贩,每天从农民手里买来水果运往城市。母亲名叫云达·哈夫特。1939 年9 月1 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贝尔哈特夫属于第一批袭击目标,城市被德国空军轰炸。10 月5 日,城市被德军占领,当地犹太居民被关进犹太区强制劳动。1941 年赫茨科被运往波兹南和斯切林的工作营。1943 年9 月2 日,赫茨科被运往波赫尼亚中转营,后到达奥斯维辛集中营。
赫茨科·哈夫特的囚犯编号为144738,被文在小臂上。但这一天从波赫尼亚抵达奥斯维辛的三千囚犯,包括赫茨科本人,没有在集中营的文件上留下任何记录。这并非是唯一一次“疏忽”。由于受到残害人数众多,很多名字,集中营已放弃记录。
之后赫茨科被运往西里西亚地区的亚沃日诺,这里离卡托维兹约二十公里。囚犯们被送到这里挖煤,在这里,赫茨科开始打拳击。他受到一名纳粹党卫军军官的保护,其姓名不可考,在艾伦·哈夫特的传记和本书中称他为施耐德。
随着苏联军队向前推进,亚沃日诺的囚徒被迫向西转移,踏上死亡行军之路,赫茨科和他的哥哥佩雷茨也在其中。第一次行军始于1945 年1 月17 日,目标是下西里西亚地区的格罗斯罗森集中营。很快这里也被清空,所有囚徒被迫再度开始死亡行军,目的地是德国巴伐利亚地区的弗洛森堡集中营。兄弟二人于1945 年2 月13日到达,留下了官方记录。根据官方记录,1945 年3 月16 日,哈夫特兄弟被运往斯图加特附近的雷昂贝格。当他们再度被迫进行死亡行军,前往考夫林和米勒多夫分营时,赫茨科成功逃跑。佩雷茨则到达该营地,后来被美军解放。
赫茨科·哈夫特对战洛基·马西安诺
战后, 赫茨科最初留在了巴伐利亚,1946 年,在万名观众面前,获得犹太拳击大赛冠军。此后他前往美国。1948 年,他作为职业拳击手开始了新的人生。起初他的事业非常成功,连胜10 场,且大部分是一拳制胜。紧接着他遭遇了一连串失败,1949 年7月18 日在罗德岛的礼堂,赫茨科在第三局被一拳打败,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这场比赛中,他的对手是日后鼎鼎大名的重量级拳击世界冠军洛基·马西安诺。很难确认这场比赛是不是如赫茨科所说被犯罪组织操纵。一方面马西安诺确实受到黑手党的保护,但他也是20 世纪优秀的重量级拳击手之一,曾经打败过乔·路易斯和阿里。赫茨科职业生涯的21 场比赛中共有13 场胜,其中8 场一拳制胜;8 场败,其中5 场被一拳制胜。艾伦·哈夫特表示记录父亲的回忆相当困难。“我父亲是一个文盲,他只能读读漫画和报纸上的体育比分列表。”因此哈利·哈夫特也无法借助历史文献和资料来确认自己的回忆。整整60 年,他一直试图将这段回忆深埋。艾伦·哈夫特形容父亲是一个“残忍而暴力的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理解“父亲这一生遭受的一切苦难”。传记的美国版出版时,哈利·哈夫特尚在人世。他于2007 年11 月3 日在佛罗里达州过世。
莱因哈特·克莱斯特
1970年出生于德国科隆地区,毕业于明斯特平面设计学校,1996年定居柏林。
1994年,克莱斯特还未毕业,就发表了图像小说《洛夫克拉夫》,包揽德国诸多漫画奖项。之后他的创作重心开始偏向图像小说,1998年出版了黑白图像小说《美利坚》。2006年出版的传记图像小说《约翰尼·卡什,我看见黑暗》被翻译成十二种语言,这部有关乡村歌手约翰尼·卡什的作品揽获了全世界诸多漫画奖项。2008年,克莱斯特在古巴旅行了四周,之后出版了图像游记《哈瓦那,我的古巴之旅》(2008),这次四个星期的旅行更为之后的传记图像小说《卡斯特罗》(2010) 打下了基础。该作品气势恢弘,将半个世纪的古巴革命风云落笔成章。2011年3月至9月《奥斯维辛的拳击手》在《法兰克福汇报》上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