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灵魂学说及其在中国明清之际的译介,并由此产生的中西文化之间的对话”,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灵魂论的发展脉络。第二,西方灵魂论东渐研究。书稿在两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提出了不少有说服力的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呈现出来的中外文化交融,有助于为后续的中外文化交流提供经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西方哲学、神学史上至关重要的“灵魂”这一概念的东渐,是国内、外学界较少讨论的问题。
适读人群 :历史、哲学、文学等专业师生、研究人员和相关爱好者 国内西学东渐研究*新动态;关注西方灵魂学说及其在中国明清之际的译介,并由此产生的中西文化之间的对话。
本辑《西学东渐研究》的主要内容是2016年本馆和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西方灵魂论进展”国际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与以往会议围绕某个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卢梭)展开不同,此次会议尝试以西方思想的核心概念灵魂为主题。在从古希腊到近现代的西方学术思想传统中,灵魂与“人学”息息相关,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本体论、认识论、生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当西方灵魂概念在明清时期传人东亚,特别是中国时,出现了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东亚,没有与西方对应的灵魂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可对比性,如传统儒家道德修养上的身一心与西方传统的灵魂一肉身就存在某种程度的可比性。思想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西方灵魂概念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使得西方灵魂概念在传人东亚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方面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透过灵魂概念,可以管窥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为从整体上探究中西方在哲学、思想上的异同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构建一种可供不同文化对话的有效机制提供思想资源。
此次会议的举办及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4YJA72005)、中山大学“三大建设”专项、“西学东渐与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以及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资助,特此致谢!
编者的话
西方灵魂论传统:导论
亚里士多德论理性灵魂的可分离性
生命原则与救赎对象
——两希融合视域下的灵魂
灵魂体三元论在中世纪陷入沉寂的原因
里沃的艾尔累德(Aelred of Rievaulx)的《论灵魂》
利玛窦和艺术作品中的基督灵魂观念
从“魂灵”到“灵魂”
——罗明坚与利玛窦对“anima”的翻译
灵魂论在中国的第一个文本及其来源
——对毕方济及徐光启《灵言蠡勺》的考察
晚明福建关于灵魂的耶儒对谈
从灵魂论到伦理学
——以《灵言蠡勺》《性学桷述》和《修身西学》为核心
16-18世纪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在亚洲的传布
《耶稣会讲义纲要》(1595年日语版)中的“灵魂不灭”难题
高一志为Deus汉译“上帝”与“天”术语的辩护
晚明文献中的亚里士多德
奥古斯丁的修辞学:灵魂治疗与基督宗教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