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科学的汉字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汉字构形的深度解析,系统地阐释了汉字构形与其本义的密切关系,以及汉字的形体演变之理、部件组合之理、繁体简化之理。本书把近2000个汉字用130个表意部首加以统摄,从汉字的文字学部首入手,详解部首及其所属之字的形义关系,从汉字的构形上见出其意义之由来。全书溯源理流,有理有据,既注意学术性,又注意实用性。
前言
一、什么是汉字字理?什么是汉字字理教学?
所谓汉字字理,也称汉字构形理据。李运富先生在《字理与字理教学》中指出:“所谓汉字字理,就是汉字形体的所以然,也就是反映在汉字形体上的客观理据。”“如果我们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或变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某个形体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过程,这就是字理教学。”汉字“字理并非一成不变,因为字形在不断变化,字形所记录的音义也在变化,那么字形跟音义的关系当然会随之变化,所以字理的分析要有发展眼光,要以确定的形体和音义为分析对象”[1]。
据此,简单地说,汉字字理“就是汉字形体的所以然,也就是反映在汉字形体上的客观理据”。汉字字理一般又分为原始理据、演变理据和现实理据。汉字字理教学,就是“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或变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某个形体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过程,这就是字理教学”。
在现代,较早提出“汉字字理”这一概念的是袁晓圆先生,她在1986年就指出:“世界上文字的结构,唯有汉字是有字理。”[2]
而后,周复刚先生在《略论汉字构形理据的认识及其运用》中也对汉字构形理据,即字理作了界定:“所谓汉字构造的理据,指汉字构造时每一个部件,乃至每一个点画被采用、被按某种程式拼装的理由和依据。”[3]
对汉字字理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宁先生。王宁先生在《汉字构形学讲座》[4]和《汉字构形学导论》[5]中对汉字字理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
综合各家观点,我们认为李运富先生对汉字字理与汉字字理教学的界定简练
[1]李运富.汉字汉语论稿[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15.
[2]袁晓圆.汉语具有简短明确的特点[N].光明日报,1986-08-19(3版).
[3]贵州文史研究馆.贵州文史丛刊[J].1992(4)-.贵阳:贵州文史研究馆,1992-.
[4]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而又恰切,本书采用这一表述。
本书就是在科学的汉字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汉字构形的深度解析,系统地阐释了汉字构形与本义的密切关系,以及汉字的形体演变之理、部件组合之理、繁体简化之理,将现代2000个常用汉字的原始理据、演变理据和现实理据逐一
分析讲解,供高校文科学生和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参考,帮助他们在汉字学习中尽量减少对形体的胡乱拆解和随意联想。我们把常用的2000个汉字所表达的意义归纳为31个大类,用130个文字学意义上的部首加以统摄,然后逐一解说,眉目清晰,便于查阅,实用价值强。这就是用具体实例来详解汉字字理。
二、本书“例说”的具体所指
本书“例说”具体指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书按汉字表意部首列举例字进行例说,系统性强,这是与同类专著的区别之一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首创汉字部首,分为540部,《康熙字典》又归纳为214部。本书详解130个文字学意义上的部首,基本涵盖现代常用字典辞书中的大部分部首。《辞海》按检字法部首编排,分为250部;《辞源》为214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为200部;《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201部。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52%、60.74%、65%、64.67% 。由此可以看出,本书基本涵盖了大部分部首,达60%以上。这些部首是表意部首。本书按表意部首列举例字,系统性强,避免了同类著作理据、例字零散的问题。裘锡圭先生说:“表意字字形在词义研究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字的本义。字的本义就是造字时准备让它表示的意义,通常也就是作为造字对象的词在当时的常用意义。确定本义,对于正确理解字义的发展变化,即作为造字对象的词的意义在后来的演变和派生新词等现象,有很大帮助。”[1]
例如表意部首“页”有“颇、题、硕、顾、顿、颁、颜、烦、颈、项、领、颤”等字均为形声字,均从“页”,今读yè,“书页”的“页”,但古读为xié,本义是头,从“页”的字大多与头部有关。“页”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分别作 、 、 。《说文》中:“页,头也。”“颇,头偏也。”“题,頟也。”頟,即额。“颁,大头也。”“硕,头大也。”“顾,还视也”,即回头看。“顿,下首也”,即顿首、叩头。(以上均引自《说文》)
今有“偏颇”一词,据此可知,“颇”这个语素也是“偏”的意思,用的是“头偏”的引申义。今有双音词“题目”“题跋”,“题”这个语素保留了古义。双音词“硕大”“硕士”,“硕”保留了古义。“回顾”的“顾”保留了古义。“顿首”的“顿”保留了古义。
据上可知,汉字表意部首对于识字、释义关系重大,抓住了表意部首,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二)同一部首按表意类型加以分类进行例说,条理性强,这是与同类专著的区别之二
“女”部字,从“女”得义的字大多与妇女有关。其表义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六类:
第一,表示姓氏,如“姓、姜、姬、姚、嬴”等,大多为母系社会的姓氏。
第二,表示美丽、美好,如“妍(姸)、妩(嫵)、媚、姝、姣、姿、娟、好、娥、婧、婉、婷”,当属古人的概率推测。
第三,表示坏的、丑恶的,如“妄、妓、妖、嫉、妒、奸(姦)”等。
第四,表示亲属称谓,如“姑、姨、姐、妹”等。
第五,表示女性的身份地位,如“妃、妾、奴、婢、妮”等。
第六,表示男女婚姻,如“嫁、娶、婚、姻”等。
这样对每个词条分类例说,条理性强,印象更深刻。
(三)字理说解,列举先哲时贤观点进行例说,理据性强,这是与同类专著的区别之三
“子”,本义为婴儿。《说文?子部》:“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凡子之属皆从子。 ,古文子,从巛,象发也。 ,籀文子,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地支之子作 、 、 、 等形,地支之巳作 、 、 等形, 、 实为一字,皆象幼儿之形,惟表现各异耳。 象幼儿头上有发及两胫之形, 象幼儿在襁褓中两臂舞动,上象其头形,因象幼儿在襁褓中,故其下仅见一微曲之直画而不见其两胫。”方述鑫等《甲骨金文字典》:“子,甲金文地支的第一位子作、、 等形,地支的第六位巳作、、等形,子孙之子作、、、等形。实为一字,皆象幼儿之形。象幼儿头上有发及两胫之形,象幼儿在襁褓中两臂挥动,上象其头形,因象幼儿在襁褓中,故其下不见其两胫形。”
对词本义的解释,列举先哲时贤观点进行例说,有理有据,绝非主观臆测,理据性强。
[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2.
(四)词义证明,列举古代文献例句进行例说,书证性强
“吟”,形声字。小篆的“吟”,从口今声。左边从“口”,表示与口的动作行为有关,在字中表义;右边是“今”,在字中表音,作声符。
“吟”今天的常用义为“吟咏”“吟诵”,但其本义为叹气、叹息、呻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姚春鹏译注《黄帝内经》注:“呿,张口。吟,呻。”《战国策?楚策一》:“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口,瘨而殚闷,旄不知人。”今有词语“无病呻吟”。
引申为吟咏、诵读。《玉篇?口部》:“吟,《楚辞》曰行吟泽畔。”《庄子?德充符》:“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将“倚树而吟”翻译为“倚在树下歌吟”。《汉书?景十三王传》:“雍门子壹微吟,孟尝君为之于邑。”《战国策?秦策二》:“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张清常、王延栋《战国策笺注》:“吟,高注,歌吟也。”唐代杜甫《晚晴》:“照我衰颜忽落地,口虽吟咏心中哀。”杜甫《至后》:“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今有词语“吟诵”“吟唱”“吟咏”“低吟浅唱”等。
对每个词的词义证明,列举古代文献例句进行说解,例句新鲜、准确、简练。有一定难度的例句,适当引证先哲时贤对古籍的注释、翻译加以疏通,以帮助读者理解词义和例句。
此外,有些部首按表意类型分类例说,所举例字并未穷尽,但可以类推。
仅以“水”部字为例,第一大类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的名称,又可分为以下五个小类,第一小类表示江河湖海的名称。这类字很多,本书主要列举了“江、河、湖、海、渭”五个例字;其余的未列,但可类推,如“洋、泾、淮、湘、沱、济、浔、汾、洛、浙、滦、浑、泗、沅、漓、澜、沧、洱、滇”等即是。
三、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本书所探讨的汉字字理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汉字形体演变之理、部件组合之理、繁体简化之理。在汉字教学中,我们要把汉字的形体演变理据、部件组合理据及繁体简化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使其了解其构形原理,这就是汉字字理教学。从汉字字理入手,研究汉字的字形与字义、字形与字音的关系,无疑是抓住了汉字教学的本质规律,从而会大大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以下分别加以阐述。
(一)汉字形体演变之理
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现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的表意文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汉字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简化字等多种字体。这些字体相互联系又不全然一样,前四种属于古文字,后五种属于今文字。
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字形体,探讨其形体演变之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汉字形体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简化字。我们主要探讨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四种形体的演变情况,找出其演变的承续关系与讹变情况。这对于准确记忆与书写汉字很有帮助。这就是指汉字的原始理据、演变理据。
承续关系,是指后一种形体对前一种形体的继承、延续情况。
讹变情况,是指后一种形体对前一种形体的讹误与变易。
例如:韦(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简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