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第二版)》为“十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工艺美术史”配套教材,并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与第一版比较,第二版删减了文字、补充了资料、调整了内容、吸收了海内外新近的研究成果,还通过二维码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关联,丰富了教学形式与教学资料。 全书在尽量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用可靠的实物和文献互相对证、互相补充、互相解说、互相阐发,以简切严谨地介绍中国历代的工艺美术现象与其发展,遇有可能,还努力说明导致其发生、演进的缘由。令读者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系统、明晰的了解。 为工艺美术史更加客观可信,编著者尽量采用出土实物。为工艺美术史不再“清瘦”为现存实物的历史,编著者大力开掘文献史料。为体现工艺美术的特点,编著者对材料、技术、适用叙述较多。为更清晰地说明工艺美术的嬗变,编著者倾力对艺术现象做出尽可能准确的时间界说。为揭示中国工艺美术丰富面貌的成因,编著者注重制作地域和作品等级的描述。为解说若干工艺美术突变的根源,编著者适当介绍相关的时代特点和民族习俗。 《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第二版)》的第一版已成为近年采用*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也得到知识界的佳评。第二版修订经年,希望更加有益教学,并成为美术爱好者的更好读本。
一、名词、起源与主体
工艺美术就是制作采用手工业方式的造型艺术。这个语词是20世纪初从日本舶来的,语词虽晚,但它涵盖的若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在中国,即令不把更早的饰品包罗在内,也能上溯到8000年前。由此开始的4000年是中国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玉石器和陶器已展现了先民卓越的艺术才华。可以确信,在中国的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比美术更成熟、更辉煌,当年的绘画和雕塑也往往附丽于工艺美术品。
工艺美术是什么?对此,还有似明若晦的争议。依照不会引出异说的理解,可以根据材质,把工艺美术分为丝绸等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和竹牙角玻璃等六类。这样,就能明白看出,其主体是日用品,其次才是欣赏品,欣赏品现在又通称“特种工艺美术”。其实,在日用和欣赏之间,从来没有断然的界线,所有的日用品都能欣赏,许多欣赏品又可使用。只是,欣赏品的材质往往更高贵,制作常常更考究。以鬼斧神工、奇技淫巧品评工艺美术,其偏颇不言自明。
二、适用的原则
除少数纯玩赏之作外,工艺美术最关心适用,造型和装饰往往体现着功能的需要。古代中国长期以农耕民族为主体,与其定居生活相适应,器物造型大多安定稳重,便于陈放。而在游牧民族入主的时代,便携器物为数众多,这体现的是统治民族马背上的生活,他们生活形态的演进又令器形不断变化,辽代的皮囊壶就是明证。
较细微的变化表现在体量的差异。一样是注子,茶汤是热的,故茶注不配注碗,酒液是凉的,故酒注会配注碗以加温;一样是酒具,硕大的往往反映所贮酒的温和,小巧的则每与酒的浓烈相联。装饰与功能的联系不及造型密切,但日用容器的装饰有从立体向平面发展的明显趋势,如元以来的陶瓷装饰已大体是彩绘的一统天下,这同平面装饰的器物更易清洗有关。
造型和装饰都要合宜,妄求奇异、滥施雕琢与适用的原则背道而驰。不妨于用是一般的尺度,有助于用是更高的标准。这样,工艺美术之美就受到了限制,其创作有如带着镣铐的舞蹈。适用束缚了庸手,也玉成了巧匠,他们的姓名虽多已不传,但无数作品都是其智慧和才华的丰碑。最著名的是汉代的钮灯和唐代的香囊,它们融美观与适用于一身,构思之巧、制作之精令人惊叹,其设计原则至今仍可视为典范。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作品都是以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必定带来作品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容器以陶瓷、金属、漆木为主要材料,后两类可方可圆,能大能小,而陶瓷造型却基本是圆的变化,尺度也适中,这就是材料造成的。陶瓷制坯时,过大过小已然不易。焙烧中,坯体还要收缩变化,坯体越高大,变形越显著。人的视觉难以感受不很周正的曲线,却对稍有变化的直线极其敏感,扭曲的造型不美观,也不适用。因此,古代陶瓷造型几乎都同尺度适中的圆有关,过大过小和方直的造型仅属不惜成本的高档制作。
尚刚,1952年出生于北京。曾在黑龙江上山下乡8年多。1978年初起,先后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并赴莫斯科进修中世纪的中亚艺术。现为文学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从事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和研究30余年,对南北朝至元代的工艺美术用力较多。发表学术文章逾60篇,其中近半数为论文,主要著作有《元代工艺美术史》《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和论文集《古物新知》。学术成果6次获得省(市)部级政府奖励。
前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陶器
第三节 玉器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夏商西周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青铜器
第三节 玉器与其他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青铜器
第三节 其他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秦汉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织绣印染
第三节 漆器
第四节 青铜器
第五节 其他品类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织绣印染
第三节 陶瓷
第四节 其他品类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隋唐五代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织绣印染
第三节 陶瓷
第四节 其他品类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辽宋夏金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织绣印染
第三节 陶瓷
第四节 其他品类
第五节 结语
……
第八章 元代
第九章 明代
第十章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