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建筑与雕塑装饰艺术 第3卷( 重现哥特建筑与雕塑惊人的艺术魅力!)
《哥特建筑与雕塑装饰艺术 第3卷》这本画卷是从两本成书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的公版书《哥特式艺术以大不列颠建筑的丰富细节与配饰为实例》(上下卷)、《哥特式建筑的细节(上下卷)》中整理而成。主要介绍了哥特风格装饰艺术的雕塑、纹样细部与配饰。本卷共分为22章,展示了柱饰、门、窗、托架、顶饰及十字架、金属及木质装饰、扶壁及女儿墙、拱廊、内拱及门廊、拱肩、束带层及檐口、托架、屋顶及顶棚、圣坛、卷叶、花饰、披水石、切角端部及垂饰、底座线脚及石制嵌板、尖拱及枪眼、座椅及装饰、隔屏及嵌板、拱心石及肋上的凸饰、兽面饰及雕像、圣堂穹顶及洗礼盆装饰、排水石盆及牧师席、彩画、金属及木质装饰等装饰细节,图片品质高,近半数的图附剖面(断面)图。
《建筑与雕塑装饰艺术 第1卷》《建筑与雕塑装饰艺术 第2卷》《建筑与雕塑装饰艺术 第3卷》,是编译团队从十余本一百年前的欧洲公版书中整理而来。一页页泛黄的纸,一个个模糊的图注,多位专业老师精心研读,用放大镜如考古般将这些天书啃透。之后从中精选出多张有代表性的图片,精编目录,将之排序。*后由数十名师生团队对图片进行精修,并编辑成册。这套书细致地展示了哥特建筑大到建筑体,小到锁眼,从熟悉的柱式、飞扶壁、拱券、窗花,到相对少见的枪眼、顶饰、家具、壁龛等建筑细节。书中每幅图都标注了对应的地点和名称,以及构件的名称,一些图片还配有平立剖面图。细腻精准的图片加上分类和详细的图注,是这套书的价值所在。三卷内容各自不同,互为补充,各自精彩,整合起来成就了这一套内容翔实、图片精美的图集。
公元第二个千年开端不久,在诺曼王朝即将上台的前夕,英国的宗教建筑逐渐转变为后来在诺曼王朝中的独特样式,即我们现在所定义的盎格鲁-诺曼风格。这种风格最初由忏悔者爱德华介绍到英国,或者说是由卡纽特大帝,然后通过他们应用于自己领地中大量的教堂建设中。可以说,在诺曼王朝统治下迅速发展的教堂建筑,实际上在王朝来临之前就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体系。盎格鲁-诺曼建筑的建筑师们竭尽所能,使其风格更加完美,从现存的一些建筑便可见一斑。尽管它们发展得如此之好,但建筑如同陆地上其他事物一样不能长久稳定。如我们所见,一种建筑形式或样式,一旦到达其成熟期就会或多或少被其他的建筑形式和样式所取代,这是一种潜在的规则。但是全然不顾这种潜在规则的影响,盎格鲁-诺曼王朝保留了大量古代传统建筑来宣称其永久的建立。低矮、笨重的比例,沉重且自承重的墙体,矩形的叠内拱,方形的柱顶板及柱础,以及严格说来肤浅的装饰所有这些似乎都在诉说着一种从罗马退化到古罗马式的宏伟样式,而非真正从自身土壤中发展起来的伟大样式中世纪的建筑准备用古代建筑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的力量。同时,在盎格鲁-诺曼时期,基督教迅速发展,大量的教堂建筑欠缺,仅有一些巴西利卡式的建筑它们在不久后就由于异教徒的起源而被移除,尽管巴西利卡自身不是异教的。因此,在回顾盎格鲁-诺曼建筑的最终结束和及盎格鲁-哥特建筑建筑样式完全建立之间这段时期时,人们更多沉浸在过去的建筑样式中而不是追寻一种卓越的替代者。经历这段关于建筑样式的挣扎之后,新建筑样式的基本元素开始与旧的建筑特征相融合,哥特建筑逐渐获得了一种特定的形式,它更加明亮、深邃宽敞及高贵,相比于早期的英国样式,随即便展现出其优越性。
《哥特建筑手册》的作者曾评述到:这种样式如此优美,自身十分完美,或许可以想象在任何的历史时期或者地方能有与其并驾齐驱的建筑样式,或者建造其的匠人和说服各个教堂的智者没能做到这一点,未来的后代也不能看待能与其媲美的建筑。
亨利三世(1207年1272年)统治后期,哥特建筑在细部及组合方式上出现了一些新奇的方式。被所在墙体清晰分隔并由连续的披水石及披水饰结合在一起的尖顶窗,由大尺度并被竖框分隔成多个窗扇的窗户所取代;竖框的引入使得以丰富的几何形体布满窗户的花格窗饰也随之产生。线脚上粗的凸起与深的凹槽之间的交替让步于更加丰富和优美曲折的新组合方式;小柱子不再分散布置或者被捆绑成束,反而是更加坚实地连在一起;卷叶形花饰作为人们最喜爱的哥特装饰,更多地从自然树木及植物中吸取元素;不同于从一簇向上伸展的茎中伸出的波浪状三叶饰,几片叶子更趋向于一种环绕的形式,然后包围它们所附着的物体。更加丰富和更具差异性的装饰也从少数哥特建筑中往外蔓延,赋予哥特式建筑更加精巧的层次性。
如此哥特建筑逐渐从早期的英国样式进入到盛装哥特样式也是最为人称赞的样式与爱德华时代一起形成的完美的盎格鲁-哥特艺术。随着这种样式的发展,一些特征的差异性更加显著,同时,相对于早期对于几何形式精确性的追求,现在的哥特艺术更加倾向于优美的波浪状流动线条。
出现在早期英国哥特样式中的空间上垂直性的趋势与盎格鲁-诺曼时期罗马式的水平延展的样式产生强烈对比。在盛装哥特样式中,主要的结构线条形成一种锥形边缘,而非垂直或水平的。为了在这个基本规则下实现这一系列变化,盎格鲁-哥特样式第三个清晰的时期的特征便是由垂直线条以及与其正交的同等重要的线条所界定的。这个最新的华美样式,因其线条的突出地位而被命名为垂直哥特式,逐渐取代了盛装哥特样式。就像作为一个更加成熟的样式,盛装哥特由于其精美及和谐的丰富性逐渐替代早期英国的哥特样式一样。作为一种新的样式,垂直哥特式建筑暂时保留了部分之前样式的特征,并与其自身特殊的特征相结合:作为垂直哥特式的第一个时期,也想要达到盛装哥特式的壮美,但用太高的赞美来评价是很困难的。然而,随着都铎式建筑中平坦拱的出现,更加丰富多样和细致的嵌板及其它装饰也随之诞生,这也清晰表明了这个时代在建筑品味上的衰退。而建筑历史中的一次后退往往是致命的。
因此,中世纪的教堂建筑尽管在衰退,但整体还是很壮美,由扇形花格饰布满的拱顶频繁出现在最后几个伟大的作品中之后,建筑史中长时间的衰退时代就来临了。
甄影博 曹峻川
曹峻川,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现于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曾参编《建筑2013-2016》《天津大学学生竞赛获奖作品选集》。
甄影博,任职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系,为中外艺术与设计史方向的教师。早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学,后获得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学位。 著有《艺术概论》《大家一起来画画》《商周时期中原与古蜀地区造型艺术中鸟形象之比较研究》。
绘者简介:
詹姆斯·凯拉韦·科林 (1816-1905),英国伦敦著名的建筑师、水彩画艺术家和插画家。他是彩色印刷画的倡导者。他的建筑作品可与同时期的威廉·莫里斯、约翰·罗斯金媲美。
第1章 柱饰 7
第2章 门 33
第3章 窗 57
第4章 扶壁及女儿墙 99
第5章 拱廊、内拱及门廊
108
第6章 拱肩、束带层及檐口
120
第7章 托架 131
第8章 屋顶及顶棚 137
第9章 圣坛 149
第10章 顶饰及十字架
158
第11章 卷叶、花饰 179
第12章 披水石、切角端部及垂饰
215
第13章 底座线脚及石制嵌板 226
第14章 尖拱及枪眼
230
第15章 座椅及装饰 236
第16章 隔屏及嵌板 251
第17章 拱心石及肋上的凸饰 258
第18章 兽面饰及雕像 262
第19章 圣堂穹顶及洗礼盆装饰 267
第20章 排水石盆及牧师席 278
第21章 彩画 284
第22章 金属及木质装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