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连环绝杀
权力对徐阶来说,既是毒药,更是春药。一心冲顶的徐阶,无时无刻不惦记着严嵩。要扳倒严嵩,常规战法是指使亲信联手弹劾。这一招徐阶曾经试过,根本不灵。嘉靖三十七年(1558),徐阶的门生、刑科给事中吴时来等三人,同日上疏弹劾严嵩。结果,明世宗一眼看穿:严嵩这么老,徐阶居然等不及,想要抢班夺权,这性子得治治!
世宗下旨,将徐阶的三个亲信逮捕入狱,发往烟瘴卫所充军。案子定性为“相为主使”,属“诬罔大臣”。徐阶长了记性,不得不继续韬晦。
如今,明世宗对严嵩态度的变化,严嵩集团或曰严嵩帮派的自身变化,正是徐阶等待的时机。严嵩与徐阶之间鱼死网破的大战,导火索则是蓝道行。
蓝道行是个山东人,嘉靖年间以扶乩预卜祸福闻名京师,徐阶访得此人推荐给了世宗。显而易见,蓝道行是徐阶布在世宗旁边的一颗棋子。
明世宗特别信奉神仙,遇事需要决策,喜欢将事情写在纸上,在神坛焚烧,再让蓝道行卜测结果。明世宗要问卜的事是密封的,但蓝道行每次都说得八九不离十。如此神奇,让蓝道行在世宗这里迅速走红。
明世宗兴趣的转移,徐阶意识到扳倒严嵩的时机成熟了。这天徐阶获悉严嵩有事上奏世宗,事先通报蓝道行,让蓝道行以神仙的名义作出预测:“今日有奸臣奏事。”
世宗正在疑惑,严嵩的密札到了。狐疑的明世宗进一步咨询蓝道行,蓝道行直奔主题:神仙明示,严嵩就是当朝的奸臣!世宗问:我也知道严嵩父子很贪婪,上帝怎么不处死他们呢?蓝道行以神仙口吻回答:我如果处死他们,就会加深了重用他们的人的罪责,所以留给你自己处置!
世宗深思沉吟起来。一直信赖严嵩的明世宗,有了严嵩孰忠孰奸的疑问。
第二波:邹应龙出手,上疏弹劾严嵩父子。
御史邹应龙的及时出现,并不复杂:蓝道行已将世宗的态度变化,明白无误地告诉了他。
邹应龙选择的打击目标,是非常讲究策略的:重点不是严嵩,而是严世藩及其子与家奴。收受贿赂,居丧淫乱,严世蕃确实是劣迹斑斑,不难找到铁证。而最能打动世宗的,是严嵩“植党蔽贤,溺爱恶子”。严家父子上下勾结,这是世宗最不能容忍的。
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十九日,严嵩被勒令致仕,严世蕃及其子与家人充军。
实际上,严世蕃充军的处罚都没有执行,在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严世蕃跑回了老家隐居。对明世宗来说,他反感的只是权臣操控朝政,这等小事不值一提,但严嵩却就此倒台,徐阶如愿成为首辅。
没有联系就没有矛盾,严家的案子到这里,本来可以画上句号。但这等被人算计,严嵩咽不下这口气。更坏的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树大根深的严嵩,轻而易举买通中官,中官揭发蓝道行弄虚作假:这位神仙其实一点都不神,他每次神奇地卜出世宗的旨意,原来是与有关中官合伙作弊,事先偷看世宗的纸条,然后以神仙的名义糊弄世宗!
欺君,简直是愚弄!世宗怒不可遏,将蓝道行打入监狱。
严嵩顺藤摸瓜,理到了徐阶这个幕后黑手。严嵩的同党鄢懋卿等迅速出手,让蓝道行供出徐阶。但是,蓝道行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傻瓜:徐阶是自己的救命稻草,只要保住了徐阶,自己就有希望。但是,可怜的蓝道行一直到死,都没有等到徐阶的援手。
严嵩没有扳倒徐阶,徐阶也吓得不轻,尤其是明世宗与他谈话之后。严嵩父子获罪后,明世宗向徐阶谈了自己的两点想法:第一,准备退休,集中精力专门研究成仙的事情;第二,明确表态严嵩已经退休,这个案子今后谁也不准再提,否则格杀勿论。自己专心玄修,还真需要严嵩这样的人……
第一个问题,徐阶没有中套,且迅速作出了正确反应:坚决反对世宗退位!
徐阶是个高智商的人,他的正确反应,让世宗感到了莫大的满足。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自然就不存在第二个问题。但世宗的想法,无疑又是提醒了徐阶:对严嵩的处理,只不过是至此为止。说不准,日后还有变数!
明嘉靖四十一年六月,严嵩满怀悲伤地踏上了回乡之路。内阁里的徐阶,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实际上,徐阶在做的是不声不响地剪去严嵩的羽翼。嘉靖四十一年九月,工部左侍郎刘伯跃等数十人被清除。十一月,严嵩最重要的门生兵部尚书下狱。
对这一切,严嵩已是无能为力,但世宗对严嵩也并不太反感,几次赐给他银币、金币。严嵩在老家开始修建房子,安度晚年,这是唯一能做的事了。
严嵩与严世蕃在老家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徐阶的监视之中。严世蕃毕竟是从戍所偷偷逃回的,找人建房的事,也被整理成“聚众四千人”谋反,举报到了世宗这里。这时,严嵩之孙严绍庭还在锦衣卫任指挥,闻讯后立即派人赶在圣旨下达之前到家报警。严世蕃得报,想逃回戍所,却早在徐阶的监视之中。
嘉靖四十三年十一月,严世蕃被解往京城。严嵩上疏乞求世宗开恩,放儿子一马,世宗没有理会这件事。解铃还须系铃人,严嵩再低头去求徐阶,送去重金。徐阶钱照收,人还是要杀的。徐阶的道理很简单:不收钱,严嵩必然怀疑是自己主使,是出于个人恩怨。这位“甘草国老”,他要人临死还尝到他的甜味!
“二进宫”的严世蕃,并不怎么惊慌。三法司会审时,一没动刑,二没逼供,严世蕃主动承认自己是“奸党”,招认当年害死了杨继盛、沈鍊。刑部尚书黄光先、都御史张永明和大理寺卿张守直,觉得再审也没意思了,就这一条定严世藩死刑已经足够了。徐阶一眼看出了破绽:杀杨继盛、沈鍊,是皇上定的,严家这是拖皇帝下水。世宗要是看到这个结果,必然勃然大怒,严世藩不久就会咸鱼翻身,你们就等着掉帽子吧!
面面相觑的三法司大佬,吓出一身冷汗。怎么办?徐阶说,严世藩犯的实际上是三条大罪:勾结倭寇,聚众谋反,图谋不轨!
勾结倭寇,说的是著名的徽州制墨商人罗龙文,由于得到世宗赏识被任为中书舍人。罗龙文与倭寇首领王直是同乡,胡宗宪曾利用其招降王直。严嵩当权时,罗龙文成为严世蕃的幕宾。罗龙文与严世蕃一道被判充军,又一同逃离戍所。徐阶认为,罗龙文逃亡的这段时间是在与倭寇联络。至于聚众谋反,说的则是严家请人建房子的事。图谋不轨,据说是严家争夺有王气的土地,严家的生活用品上有龙的图案——这无疑是谋逆之心!
为什么列这三条罪名呢?因为皇上最痛恨的就是“犯上”与“通倭”!世宗对严世蕃是痛恨的,对严嵩是了解的。而对严嵩之罪,徐阶只字不提。
四十四年二月,严世蕃被杀。严嵩及诸孙,削籍为民,抄没家产。
严嵩的赃物被“估银二百三十五万九千二百四十七两余”,但追缴了半年只有十万两入库。明世宗很奇怪:“三月决囚后,今已十月余矣,财物尚未至,尚不见。是财物既不在犯家,国亦无收,民亦无还,果何在耶?”
严家的钱到哪里去了呢?皇上不知道,严嵩也不知道,因为他没有更多的钱。抄家之后,严嵩行乞为生,寄食野寺。隆庆元年(1567),八十七岁的严嵩贫病交加,在他写完人生感慨的几个字后,掷笔而逝。严嵩的绝笔是:“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
严嵩活着的时候,名声远不像后世那么坏。但历史必然发展,后人需要答案,显性的印象是:好人感动历史,坏人推动历史。嘉靖后期的政治失败,泛德论下的道德冲突,诠释着“坏人”与朝政的因果。这个坏人,只能是严嵩之流,不能有世宗之辈。作为政治一塌糊涂的“替罪羊”,打倒“坏人”的人,其实也并不等于就是“好人”,“坏人”的接力棒很快将传到徐阶的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