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语用教学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是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汉语的特点决定了语用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语用教学应该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贯彻。《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研究》以语用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语际语语用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分析,描述出了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和语用教学实验对汉语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考察论证,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探讨了语用习得的规律和过程、语用教学模式,以及语用教学对教材编写的要求等。
董于雯,山西太原人,语言学博士,集美大学文学院教师,福建省语言学会会员。目前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汉语师资培训及相关的科研工作,曾经并正在担任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兼职教师,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近年来致力于语用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主持了福建省社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及校级课题若干,并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研究》:
第五节 研究内容、目的和方法
一 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关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用习得与教学,分析整理汉语语用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其语用能力与汉语本族语者的差异,并以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实施语用教学实验,考察语用教学对汉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对学习者语用习得过程进行认知心理的分析和解释,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语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材的编写。
本研究的预期假设为:汉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与汉语本族语者差距明显,汉语语用教学有必要性;有意识的语用教学对学习者汉语语用能力的提高有帮助,汉语语用教学有可行性。理论推导和实践证明的结论彼此相近,并且能够互相说明和印证。
二 研究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这三个基本问题。本研究重点关注对外汉语语用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解决汉语语用教学“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的问题。
(一)较为全面地勾勒汉语语用教学内容的系统框架,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将通过汉外语用对比分析和学习者语用偏误分析,探寻汉外结构语用差异和交际语用差异,以及学习者的结构语用失误和交际语用失误,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汉语语用教学内容系统框架。
(二)探讨汉语语用教学方法,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语用”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没有既定模式的参考。我们将借鉴交际一功能法和外语界的显性语用教学法,摸索适合汉语语用教学的方法,并在教学实验中检验其效果。
(三)研究通过接受汉语课堂语用教学,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状况,并进行认知心理学的分析,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究竟是怎样习得的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权威的解释或统一的认识。我们将根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结果,试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汉语学习者的语用习得规律。
三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决定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在方法上采取理论探讨和实践证明相结合,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任何一种研究都要有理论基础的支撑,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语用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并且要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本研究开展具体的汉语语用教学实践,应用以上理论为实践服务,并进一步检验和发展理论。
(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本研究主要采用书面问卷的方式收集语料,测试对象包括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本族语者。汉语学习者分为接受语用教学的实验组和不接受语用教学的控制组,分别在(语用)教学前和教学后进行两次测试。
1.横向对比
本研究中的横向对比包括几个方面: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本族语者语用能力的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测中的表现的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后测中的表现的对比。
2.纵向对比
本研究中的纵向对比包括几个方面:汉语学习者在前测中和本族语者的差异与其在后测中与本族语者差异的对比;实验组在前测到后测中表现出的发展变化和控制组在前测到后测中表现出的发展变化的对比。
……